米制公約
米制公約是法、俄、德等17個國家于1875年5月20日簽署的一項國際公約。依該公約成立了旨在協調國際計量和協調米制發展的協會,同時也設立了監督協會運行的相關組織,即國際米制公約組織。最初,它僅涉及質量和長度單位。在1921年的第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對其進行了修訂,其任務擴展到所有物理量的測量。在1960年的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它建立的單位系統被定為“國際單位制”(SI)。米制公約組織的宗旨是為了保證在國際范圍內計量單位和物理量測量的統一,建立并保存國際原器進行各國基準的比對和技術協調,建立國際單位制并負責改進工作,從事基礎性的計量學研究工作等。
1976年12月國務院批準我國參加米制公約組織,1977年5月10日我國致函法國政府,宣布加入米制公約組織,1977年6月16日法國政府復照確認。 從1979年起國家計量局顧問王大珩教授當選為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他是我國第一位加入該組織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