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量學發【2018】39號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工作總結匯總及2018年工作計劃要點
發布時間:2018-05-09 14:11:56
各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各科普教育基地積極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根據《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各科普教育基地的優勢資源,積極對外開放、展覽,并策劃組織各種創新形式的科普活動,切實發揮了科普文化傳播與科普知識教育的作用和價值?,F將各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度工作情況匯總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堅持服務導向,加強對外溝通交流,積極對外開展參觀學習活動。
2017年,各科普教育基地結合自身實際,始終秉承服務公眾宗旨,面向社會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參觀學習活動,為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例如:
天津市計量博物館利用寒暑假、“3.15消費者權益日”、“5.20世界計量日”和科技周及質量月等時機,多次接待國家計量院和各省市計量專家學者及管理人員、企事業單位的計量相關專業人士以及大中小學生的參觀,開展了相關主題的專題教育活動。全年訪問人數達到2000余人次,受到一致好評。
青島市計量科普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國家質檢總局、各省市質監局、計量院各級領導、專家及專業計量技術人員、政府公務人員、大中小院校教師、學生、科研人員、新聞媒體記者及社區百姓的參觀,總數超過2000人次。
黑龍江省計量博物館堅持舉辦“走進博物館”系列科普活動,利用科技活動周、世界計量日,成功組織了燕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等大專院校和工大附中、繼紅小學、復華小學等中小學生20余批次近千人來館參觀,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中國計量大學計量博物館建立了學生講解員隊伍,統一著裝,加強培訓,并積極邀請質檢系統、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以及開發區中小學前來參觀交流。全年共接待80余批訪客,訪客人數近2000人。
長春光學科學技術館舉辦了“光與計量”主題展。以圖文展示、展項陳列的方式,介紹了計量發展史、計量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世界計量日的由來以及光學對計量發展的影響,吸引了近萬名觀眾前來參觀。技術館全年舉辦大型活動、科普活動等特色活動共計20余次,來訪人員超過25萬人次。其中團體接待任務98次,累計7600余人次。歷史參觀總量超過30萬人次,其中單日最高參觀量超過7000人次。
天津大學結合海棠節開幕活動,同時對外開放各實驗室接納社會公眾,承擔科普交流的任務,5.20當天共接待參觀人員一百五十余人。另外,2017年間,天津大學還接待了第三屆“計量筑夢 我愛北京”夏令營團隊、信息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現場考察專家團等。
(二)主動發揮優勢,創新活動策劃組織形式,有效發揮科普宣傳作用。
學會各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媒體資源、政府資源等,積極組織策劃各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吸引民眾參加。其活動形式多樣,內容新穎,充分發揮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傳播價值。例如:
山東科普教育基地聯合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于5月19日舉辦了“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共計1200余人參與現場活動,活動受到山東電視臺、《中國質量報》等多家媒體的廣泛報道,宣傳了計量在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和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等各個領域的基礎保障、支撐和引領作用。作為慶祝世界計量日系列活動之一,山東科普教育基地還配合省質監局組織了“計量與交通”論壇,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船重工、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等計量、交通領域的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做了精彩報告。為更好地營造全社會學計量、用計量、愛計量的良好氛圍,基地與山東院、山東計量測試學會一起承辦并參加了全國計量科普知識競答(山東賽區)競答和全國計量科普知識競答山東賽區年度總決賽活動。全省各行各業共有4390人參與注冊網上競答,答題人次累計8137人次。“5.20世界計量日”期間,山東院開展了免費檢測珠寶首飾、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眼鏡、人體秤、民用四表等器具和家電3C、能效標識知識的咨詢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檢測咨詢的人數達 200 余人,免費300多臺件,發放《計量在我身邊》科普畫冊和《計量與民生》《計量與交通》《計量與醫學》等宣傳材料 4000 余份。計量超市作為常態化的免費檢測平臺,全年免費檢測民用計量設備100余件,接待團體性參觀團組8批。為指導市民合理購買黃金珠寶首飾,山東院國家黃金鉆石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山東國際珠寶交易中心舉辦了“三八”婦女節珠寶專題講座,得到了市民的積極響應與好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期間,還組織多組技術專家分赴濟南、濱州、德州等地開展黃金珠寶免費檢測咨詢活動。活動當天,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熱情參與,技術專家認真細致地檢測,并給予消費者很多選購建議,參與人數達200余人,發放宣傳材料300余份,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企業的極大好評,在當地引起了積極反響。
長春光學科學技術館積極探索嘗試多種科普形式,實施青少年科普活動。通過精心策劃、反復推敲,組織實施了“小孔大不同”、“望遠鏡奧秘”等七次青少年科普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00人?;顒又黝}新穎,內容嚴謹,形式活潑,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玩耍中了解光學知識,體驗探索光學科技奧秘的樂趣。
天津市計量博物館在“3.15消費者權益日”期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有關計量與產品質量、與國民健康、民生等科普宣傳工作。向大眾介紹計量科普知識、進行計量服務。在“5.20世界計量日”期間,與各界群眾進行互訪互動活動,進行計量知識的普及活動,推進計量知識的普及工作??萍贾堋①|量月期間免費為百姓檢定計量儀器,開展走進社區、走進學校并到天津養老院進行計量服務。
青島市計量科普教育基地聯合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聯合開展“計量科普日——小學生走進計量實驗室活動”,雙方舉行了“e時代線上科技宮”簽約儀式并共同揭牌。 工作人員為小學生們講解了用眼衛生、眼鏡佩戴的相關知識講座,普及醫學計量知識,強化小學生用眼健康。小學生及其家長參觀了計量文化展廳和部分實驗室。
(三)加強自身建設,充實豐富基地資源,積極構建特色亮點工程。
學會各基地持續抓好活動陣地和設施建設,努力拓展自身文化價值,積極構建有吸引力的特色亮點工程,為計量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
天津市計量博物館圍繞著傳承計量科技這方面工作,不斷征集各類計量文獻資料和實物物件。通過對其進行深度的文化挖掘和研究,從中找出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目前館藏文物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有的是我國現存計量文物中的孤品。展品的排布以我國計量科技發展史的歷史軌跡為主線,分別劃分了第一展區“中國古代計量是由律歷度量衡走來”、第二展區“天津計量的起步”、第三展區“天津計量的發展”及第四展區“科普計量互動區”等四個展區。四個展區以歷史發展的長河為紐帶,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講述了博物館的研究成果:即“律歷度量衡”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科技奇葩。不僅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的科技睿智,也論證了我國古代計量科學對目前國際計量單位量值導出單位制體系的巨大貢獻。天津計量博物館不斷加強和完善互動區的儀器設備,使之更對參觀者具有趣味性和參與性。通過視頻互動,可使人們在參觀后獲得更多的實際體驗。天津博物館從2014年開始,著手籌劃“傳統衡器制作技藝”的申遺工作,并成功申遺成為天津市南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通過走訪老一輩的衡器制作人員及目前尚具備工作能力的人員,挖掘整理了桿秤制作的全部工具、工藝,使之在國家規定停止使用桿秤以后,瀕臨失傳的傳統衡器制作工藝的全部資料得意保留。天津計量博物館還開設了“傳統衡器制作技藝傳承資料”專題展示室,成為了天津計量博物館對外宣傳科普基地的新的亮點。
(四)各基地結合科普話題制作相關宣傳資料,并積極參加獎項申報等活動。
學會各基地結合當下傳播新途徑,積極制作便于傳播的宣傳資料,并積極參與報獎,通過獎勵平臺拓寬科普宣傳渠道。例如:
黑龍江省計量博物館設計制作的科普微視頻《博物館的奇妙耶》榮獲國家科技部舉辦的2017年首屆科普微視頻大賽最高獎;2017年,黑龍江省計量博物館又制作了科普微視頻《度量衡的前世今生》,并榮獲了由省科技廳主辦的黑龍江省科普微視頻大賽最高獎。該視頻還以最高分的成績被推薦參加第二屆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
天津計量博物館為保留瀕臨失傳的傳統衡器制作工藝的全部資料,還制作了“傳統衡器制作工藝”的視頻資料,撰寫了《傳統衡器制作技藝展示資料》和《傳統衡器制作技藝傳承資料》兩本文獻資料。收集了大量的“傳統衡器制作工藝”包含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完整地保護保留了全部的資料。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 部分基地在科普創新形式上沒有突破,基本延續往年的科普工作模式。
希望各基地應在新的一年里注重科普形式的創新,努力開拓新的科普工作思路。
(二)部分基地在自身建設方面稍顯不足。
各基地應對自身儲藏資源、展覽資源進行補充和完善,對藏品的文化價值進行更有深度的挖掘。
(三)部分基地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有所忽視。
傳統的展覽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各基地應積極學習新的傳播技術,利用好當下多渠道的傳播載體,將自身的計量文化特色傳播給更多的受眾。
三、下一步科普工作計劃要點
(一)結合2018年國際計量科普宣傳主題“國際單位制變革”開展相應活動。
各科普教育基地應在各項科普教育、宣傳、互動活動中,更多結合2018年“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題內容,承擔好作為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任務。
(二)擴充與建設基地展覽資源,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互動形式。
各基地應適當加大經費投入,積極挖掘新的展品、文物資源等,擴充自身文化價值,加大高新技術的應用,豐富展覽形式,發揮創新創意,開展各種新穎、有特色的互動活動。
(三)結合自身開展的各項科普活動,策劃、制作具有傳播價值的宣傳資料,有效濃縮科普成果。
各基地可結合自身科普特色,認真思考新穎的科普工作方法,積累科普工作經驗,更多策劃、制作便于傳播的宣傳資料,將自身文化、工作成果更好地沉淀、濃縮和展現,形成基地特色成果。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2018年5月8日